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房产网 >> 房屋法规 >> 征地拆迁 >> 强制拆迁 >> 强制拆迁程序 >> 正文

强制拆迁司法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完善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    2015-11-06 16:28:41

  2011年国务院出台并实施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该条例对房屋征收补偿过程中政府权力作出一定限制,更好的保护了被拆迁人的合法利益。然而,新条例在公共利益的认定、征收补偿范围、价值评估、强制执行、救济途径方面的规定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的完善,因此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完善建议。

  (一)完善房屋征收补偿制度

  首先,被征收房屋的承租人应列入受偿主体。《新征收条例》明确房屋所有权人是征收的受偿主体,排除了房屋承租人的受偿权利,使其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护。根据《物权法》规定,被征收房屋的承租人作为用益物权人享有获得相应的征收补偿的权利,《征收补偿条例》作为下位法不应违背上位法的规定,所以应将承租人应例入受偿主体。

  其次,增加对预期利益进行合理补偿。美国房屋征收与补偿制度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借鉴。在美国,法律明确规定房屋被征收人的财产利益包括房屋的现有价值、未来增值两个部分,充分保护被征收者的利益。新征收条例仅关注了征收房屋的现有价值,对于被征收房屋未来的增值部分的补偿毫未涉及,忽略了不动产未来市场的增值部分,违反了征收补偿的公正公平原则,所以应将征收房屋的未来增值部分纳入补偿范围。

  (二)建立起诉停止执行制度

  根据新条例的规定,被征收人对补偿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是,条例对复议或诉讼期间是否停止执行的制度并未加以规制。根据《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中“不停止执行”的原则,法院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后,即使当事人提出复议或诉讼,仍然不可以停止强制执行,就有可能出现法院经审查最终裁定征收决定因违法而撤销,但被征收人的房屋己被强行拆除的荒唐局面,所以应建立起诉停止执行制度。综合考量,笔者建议可以作出以下规定:“对征收补偿决定不服提起复议或诉讼的,在行政复议、诉讼期间,应当中止强制搬迁的执行。如确因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不停止补偿决定的执行。

  (三)构建“裁执”分离制度

  根据《征收补偿条例》第28条的规定,被征收人在法定期限内不搬迁时,由人民政府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然而,之所以说由行政强制拆迁改为司法强制拆迁是一种进步,关键在于它改变了行政机关在房屋征收过程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现状。而根据新条例规定,由法院决定强制拆迁、法院执行拆迁并且法院监督自己的行为,只是将强拆主体从行政机关替换为司法机关,何有进步可言。豏]所以,为避免法院“自己做自己法官”,树立法院执行裁判的中立性,建议应建立“裁执”分离制度,即较为理想方案为“法院决定强子执行,行政机关组织实施,法院对实施行为予以监督;如果行政机关违法强拆,被拆迁者可向法院起诉寻求救济。”

  (四)增加公共利益认定程序

  《征收补偿条例》对公共利益的具体范围作出了列举规定,但目前认定公共利益的程序为一片空白。所以,政府在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进行房屋征收之前,开展公共利益认定的听证会,听取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以保障房屋征收工作公平公正的进行。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直接触及被征收人的实体权利,所以被征收者对征收决定作出有相应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如果房屋征收决定在信息公开透明的基础上召开听证会,健全听证会的程序,可减少该决定在实际操作中障碍的出现,有利于提高行政部门工作的效率,节约成本,也促进对被拆迁者利益的保护。

云翼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