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房产网 >> 房地产论文 >> 房产法论文 >> 房产评论 >> 正文

评论:应当弱化住房的投资功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    2015-11-04 22:09:16

  房价持续居高不下,且有越涨越烈之势,已经成为各界议论最多的话题,甚至有可能成为影响安定团结的因素。笔者以为,结合中国地少人多的具体国情,加上住房(请注意,是住房,而不是工业用房或商业用房等“非消费品”)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应当弱化其投资功能,通过各种政策不鼓励甚至打击炒房者,确保其主要作为“生活资料”的商品性能。

  关于房价的暴涨不断,原因众说纷纭。笔者以为,本来作为基本生活中最重要的“住”的消费功能,住房被赋予了太多的投资功能,是房价难以刹车的根本所在。这一方面是其价值巨大、运转周期长所决定,更因为其占有土地这一不可再生的基本资源。我们很难看见在汽车、电视机这类消费品中看到有住房这样持续上涨的动力,因为供给会随着需求快步扩张。因为供给的有限性和使用价值的不可替代性,住房增值能力不断显现,在一定程度上说,住房的投资功能甚至超过了消费功能。怎么办?在供给层面难有迅速反应的情况下,抑制价格只有在需求方面做文章。

  由于占有了土地资源这一宝贵财富,且这一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笔者以为,正像18亿亩耕地红线一样,在这个问题上不能采取“纯粹”的市场经济做法,要有一定的“配给制”。在市场经济中,绝对平均主义绝对应该否定,可是在住房问题上,“马太效应”也要绝对防止———要避免成为一个大多数人(甚至中等收入的人)买不起房子的社会;要防止出现一种把主要资金用于“炒房”的资源配置方式;要改变仅仅依靠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和创新能力的房地产持续担当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状况;要警惕大量出现仅靠炒房暴富、靠大量房屋出租而获息丰厚的“食利者阶层”———他们对生产力的发展、对技术创新、对创业就业毫无贡献,对投机风气张扬却“锦上添花”,在一定程度上说,对创业环境、实业发展和敬业精神,甚至是有害的。

  在当前的中国住房市场上,由于没有权威的统计,我们还不能准确掌握“投资客”、炒房人的精确比例。据一些不完整的统计,在一线城市,这个比例在三成到四成之间。如果此数为真或基本可信,可以推论,这是目前市场上推高房价的重要力量。爆炒的结果,是房价持续走高,甚至连像样的调整都没有,住房成了只赚不赔、获利最厚的投资品。由于这些人的“示范效应”,形成了全民炒房、有了闲钱就买房的风气,致使房价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同时,住房市场进出自由,和投资品没有两样,为住而买和为炒而买别无二致。因而,平抑房价,除了加大土地供应、在贷款等方面适度收紧外,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应该是弱化住房的投资功能,遏制住房“非消费功能”日益膨胀的趋势。

  弱化其投资功能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政策上明确房屋占有的“有限性”———与资本市场上的股票、实业产业中的机器不一样,住房的所占资源———土地,是有限的,“多吃多占”对其他公民而言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侵占性。因而,有的国家明确规定,每个公民、每户家庭所购买的套数和面积都是有限制的,并不是有钱能买无限多,有钱能拥任意套。只有这样,才能大大弱化住房的投资功能,强化它作为一般消费品服务大众的功能。我们不断在强调农业用地红线的不能突破,却没有人看到住房用地的有限性;我们在关注财富分配不能出现两极分化,其实住房的过度“资本化”、过强的投资功能、疯涨的投机心理,加剧了财富的两极分化。应该制订每个公民拥有房产的上限———例如每人最多一套(或相应的面积数),再辅之以根据自用或出租等不同状况征收税率不同、住房买卖时间上的约束等方面的规范。如果真如此,住房的投资、投机,便可基本遏制,暴涨不已的房价,也就没有了最重要的动力。

云翼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