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房产网 >> 房地产论文 >> 房产法论文 >> 房产评论 >> 正文

高房价批评不下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    2015-11-04 22:09:10

  最近,一些地方官员针对各地的高房价问题接连作出表态,对房价畸高的现象提出了严肃批评。不少批评意见入情入理,发人深思。

  归纳一下,地方官员们针对高房价作出的批评,大致围绕三个方面:其一,商品房价畸高、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不少民众望房兴叹,已经成为民生难题;其二,在一些官员看来,房价畸高逐渐开始影响到政府形象;其三,有官员甚至明确表示,高房价背后隐藏着贪污腐败问题。

  说实话,高房价背后的民生艰难、政府形象受损,以及一些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都是客观存在的。在各地房价一浪又一浪的上涨热潮中,民生问题早已凸显。去年,一部名为《蜗居》的电视剧热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即是这部电视剧吻合了社会心理层面对于高房价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若持续酝酿,可能为将来埋下社会危机的隐患。

  其实,各地政府对于房价问题是了然于胸的。房价背后的上涨逻辑,并不复杂。城市化的浪潮、民众改善住房的愿望,固然都是推动房价上行的客观原因,但房产被当作投机品来高度炒作、城市地价不断飙升以至于“地王”频现等人为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助涨了楼市价格。而这些人为原因,涉及到地方政府的监管作为,更涉及到地方政府的直接利益——很多时候,地方政府也是房价上涨的重要推手。正因此,政府形象受到损伤在所难免。

  高房价的背后,当然也不无腐败问题。房地产领域可以说是腐败高发的领域。在楼市中,权力的“点石成金”意味非常明显,如规划部门稍微变更一个项目的容积率,就可能使开发商增加收入数千万元。由于在房地产业利益同盟的“多赢格局”中,一些地方政府、有关腐败官员、开发商等都是获利者,这也导致了房地产领域腐败的隐蔽性。

  可以清楚地看到,地方政府与地方官员在整个楼市的利益链条中,扮演了不可忽略的角色,尤其是各地近年来对于“土地财政”的过度偏好,直接推高了地价,进而深刻影响到房价,这也是客观现实。民众的困难、政府的形象,以及房地产领域当中的诸多腐败现象,也因此相互关联,层层问题纠结到了一起。

  现在,不少地方官员(包括部分省级官员)出来公开表态,批评指责畸高房价的不合理性,反映出这些官员们认识上的倾向。毫无疑问,畸高房价的严重性,在导致民生艰难之外,还可能促使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膨胀,酿成金融风险,同时,地价过高对于城市的后续发展,负面效应也将是明显的。

  诚然,从宏观面来看,房地产市场须平稳健康发展,不能大起大落,但楼市要想健康发展,目前的重要目标就是要遏制价格的过快上涨。中央已经一再表态,要加强针对楼市的调控。某种意义上说,地方官员们相继批评高房价,是对中央态度的呼应,也是一种重要而正确的认识。

  不过,地方官员认识到楼市问题所在,远不足够,高房价仅靠批评是下不来的,关键还是要有切实的措施。从中央部委的政策来看,有几个方面已经发力,如调整交易环节的税收来遏制投机的过度;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国土部门则重拳落在对闲置土地的处置上,等等。

  显然,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上,地方政府大有可为。最重要的一点,当是改变对于“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改变倚赖卖地收入的现实。说实话,“土地财政”的问题解决不好,房价畸高的现象就难以改变。当然,“土地财政”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涉及到事权与财权的匹配,涉及到未来财税制度的改革,也的确是一个大难题。

  在此之外,地方政府还要努力加强市场监管,以及继续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其实,商品房价格的畸高,与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同一问题的实质。对于地方上来说,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要同时解决动力不足和财力不足两个难题。这就要求地方官员真正承担起为官者的政治责任,借助改革与奋斗来逐步解决。

  当然,房产价格是个民生问题,也是个经济问题。经济问题的解决,需要尊重经济规律。说到底,政府还是要干好分内之事,厘清政府职能。调控房价,并不是去胡乱干预房价——如果不尊重经济规律,那么即使强行干预,也未必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

云翼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