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云翼房产网 >> 房产问答 >> 装修百科 >> 正文

室内纺织品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危害是什么?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admin    更新时间:    2015-11-22 04:01:01


  (一)纺织品禁用的有害染料  
  随着各国对环境和生态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纺织品禁用染料的范围不断扩大。许多国家和地区已连续发布禁用偶氮染料法规。纺织品中是否含有偶氮染料更是生态纺织品检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欧盟国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标志,如Eco—Lable标志、Oeko—Tex、Standard100标志等,都对偶氮染料的使用提出了相当苛刻的要求。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纺织品出口大国,这一举措无异于扼住经济的喉咙,滞缓了我国发展的步伐,不利于我国现代化的建设。为了跨过“绿色壁垒”这一道高得不能再高的门槛,我国于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l 8401—2 00 3)中也将可分解芳香胺的检测作为其中的重要检测项目。
    (1)偶氮染料  偶氮染料是现染料市场中品种数量上最多的一种染料,由染料分子中含有偶氮基而得名。其生产过程中最主要的化学过程为重氮化与偶合反应,其反应过程并受多种反应条件的影响。偶氮染料在应用上具有因合成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染色性能突出等优点,但是其会发生还原反应形成致癌的芳香胺化合物,因此部分偶氮染料遭到禁用。
    (2)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目前已知的可致癌芳香胺有23种,由这些芳香胺合成的染料有200多类。专家指出,这类染料具有非可溶性,用水洗是不掉的,使用了这类有毒染料的服装在与人体接触的过程中,染料不可避免地会被皮肤吸收,通过还原反应和活性作用,使人体内细胞的DNA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诱发癌症。
    (3)致敏染料  纺织品中的致敏染料是指某些会引起人体或动物的皮肤、黏膜或呼吸道过敏的染料。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及增加出口竞争力,目前国内部分纺织印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到分散染料,这些染料主要用于醋酯、聚酯(涤纶)、聚酰胺(锦纶)纤维的染色过程中。然而,部分过敏体质的人群在穿着这类使用了致敏染料的服装后,会导致皮肤过敏现象的产生。
    (4)可萃取重金属  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中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也可能从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在染料加工和纺织品印染加工的过程中,也可能带人一部分重金属。
    重金属对人体的累积毒性是相当严重的。当受影响的器官中重金属积累到某一程度时,便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无法逆转的巨大损害。此种情况对儿童尤为严重,因为儿童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远远高于成人。重金属包括Sb、As、Pb、Cd、Cr、Co、Cu、Ni和Hg等。
    (5)游离甲醛含量  甲醛作为常用交联剂而广泛应用于纯纺或混纺产品中(包括部分真丝产品)。甲醛的使用范围还包括树脂整理剂、固色剂、防水剂、柔软剂、黏合剂等,涉及面非常广。甲醛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产生强烈的刺激,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此外,甲醛对皮肤是强刺激剂,同时也是多种过敏症的引发剂。
    含有甲醛的纺织品在穿着或使用过程中,部分游离甲醛会释放出来,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很大损害,各国在现行标准或法规中均对纺织品的游离甲醛含量做了严格的规定。
    (6)p H值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度的一个值,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人体皮肤表面呈微酸性以防止病菌的侵人,因此纺织品的pH值应在微酸性和中性之间有利于人体的保护。
    (7)防霉防腐剂  防霉防腐剂主要作用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延长产品的保存时间,抑制物质霉烂和腐败的药剂。含氯酚、五氯苯酚是纺织品、皮革制品和木材、浆料传统采用的防霉防腐剂,对人体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
    (8)含氯有机载体  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对室内环境是有害的,对人体有潜在的致畸性和致癌性。最新的生态纺织品标准又将含氯苯(包括一氯邻苯基苯酚、甲基二氯基苯氧基乙酸酯、二氯化苯、三氯化苯等)列入了监控的范围。
    (9)杀虫剂  天然植物纤维(如棉花),在种植中会用到多种农药,如各种杀虫剂、除草剂、落叶剂、杀菌剂等。有一部分会被纤维吸收,虽然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绝大部分被吸收的农药会被去除,但仍有可能有部分会残留在最终产品上。这些农药对人体的毒性强弱不一,且与在纺织品上的残留量有关,其中有些极易经皮肤为人体所吸收,且对人体有相当的毒性。
    (1 0)色牢度  生态纺织品标准中选择四种色牢度指标作为监控内容,而这几种色牢度与人体穿着或使用纺织品直接相关。这四种色牢度为水渍、汗渍、耐磨和唾液及汗渍。婴儿所用的纺织品的唾液及汗渍色牢度尤为重要,因为婴幼儿可透过唾液和汗渍吸收染料。
    (11)气味  气味是一种溶解于空气中的化学物,普遍处于能够被人类嗅觉系统感应,气味分为使人愉快及使人不快两种。如果纺织品上出现浓度过大的气味(如霉味、恶臭味、鱼腥味或其他异味),都表明纺织品上有过量的化学残留,有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室内所用的纺织品仅允许有微量的气味存在。
    (1 2)有机锡化合物  有机锡化合物是锡和碳元素直接结合所形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纺织品生产过程中添加的防腐剂和增塑剂。有机锡化合物对生物体的主要损害为:中枢神经系统会造成脑白质水肿、细胞能量利用中氧化磷酸化过程受障、胸腺和淋巴系统的抑制作用、细胞免疫性受妨害、激素分泌抑制引起糖尿病和高血脂病等。
    (1 3)PVC肽酸盐软胶添加剂  此类软胶添加剂,或称增塑剂,在纺织品中主要是出现在现在进行PU和PVC涂层整理的产品上。经科学试验和测试证明,PVC肽酸盐软胶添加剂是一种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物质。
    (二)纺织品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所谓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是指人们在穿着和使用纺织品的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可能对人体危害的物质,这些危害物质对人体的有害性可能并不像食品或药品那样立竿见影,而是在很长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对于纺织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的控制各国都非常重视。德国于1994年就出台标准禁止纺织品中使用分解芳香胺染料,欧盟也于2003年实施了《关于禁止使用偶氮类染料指令》。目前,在德国一旦发现纺织品中含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整批货物都将会罚扣,并对生产厂家进行刑事起诉。
    我国既是纺织品生产大国,同时也是纺织品进口大国,对纺织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更加重视。早在2001年就颁布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甲醛含量的限定》,2003年出台首个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国家纺织品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l8401--200 ),2009年又出了推荐性国家标准《生态纺织品技术要求》(GB/T l8885--2009)。
    对于纺织品安全方面的控制指标,有关专家表示,可分解芳香胺致癌性远比甲醛厉害,因为甲醛有刺激性气味,很容易分辨,且易溶于水,消费者买回纺织品后,一般用清水洗一下就可去除大部分甲醛,但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从纺织品外观无法分解,只有通过技术检验才能发现,但是很难将其消除,通过皮肤接触就可吸收致癌。
    (1)皮肤吸收扩散可改变DNA  据了解,可分解芳香胺主要来自纺织品中的偶氮染料,偶氮染料在与人体长期接触的过程中,其有害成分很容易被皮肤吸收扩散,在特殊条件下可产生2 0多种致癌芳香胺,经过活化作用而改变人体的DN A结构,引起病变和诱发癌症。
    甲醛是纺织品后整理过程中的重要助剂,为了使纺织品能达到防皱、防缩、阻燃等效果,或为了保持印花、染色的耐久性,以及改善手感,都需要添加甲醛。消费者在使用甲醛含量超标的纺织品后,轻者会发生皮肤过敏,出现红肿、发痒等症状,重者会连续咳嗽,继而引发气管炎等病症。
    色牢度的好与差,也直接涉及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差的产品遇到雨水、汗水,都会造成颜料脱落褪色,其中染料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健康,加之人的汗水和唾液会把染料还原成有害物质,通过人体皮肤吸收后可致癌。
    (2)可分解芳香胺毒性远超甲醛  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因色泽多样、制造简单、价格低廉,而被很多中小纺织品企业运用到面料的制作上,这类染料在与人的皮肤接触后,可引发人类恶性肿瘤物质,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等恶性疾病。2005年1月1日,我国首个缩织品弓吊制件标准《围家缩织品产品其太害全枯术抑蒲》下式空施.首次国家弓吊制件标准的形式明确提出纺织品安全生态环保要求,将能致癌的有毒有害物质可分解芳香胺列入监控范围,明确规定“禁止生产、销售、进口含有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的纺织产品”。
    国家纺织品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张鹏指出:“23种可致癌芳香胺中联苯胺的致癌毒性是最强的”。联苯胺不仅可导致膀胱癌、输尿管癌、肾盂癌,而且其潜伏期可以长达20年。据大量医学调查结果表明,经常接触联苯胺的人膀胱癌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发病率的28倍。

云翼房产网